11月17日,中航鋰電舉行戰(zhàn)略發(fā)布會,這家電池企業(yè)宣布更名為中創(chuàng)新航的同時,再度調高了產能規(guī)劃目標。
中航鋰電到2025年的產能規(guī)劃將超過500GWh,并預計2030年實現1000 GWh的產能。中航鋰電董事長劉靜瑜還對外宣布,該公司已完成股份制改造和新一輪融資。
中航鋰電是電池行業(yè)的新貴之一。根據韓國新能源分析機構SNE發(fā)布的統(tǒng)計,今年前9個月,該公司的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全球第七,規(guī)模為5.6 GWh。
在當天的戰(zhàn)略發(fā)布會結束后,劉靜瑜接受了包括界面新聞在內的媒體采訪,對公司發(fā)展目標、與寧德時代的專利糾紛以及上市計劃等問題做出回應。
現年51歲的劉靜瑜在2018年加入中航鋰電,擔任該公司董事長。此前,她曾擔任深天馬A(000050.SZ)總經理。深天馬A的主營業(yè)務為顯示面板,隸屬于中航工業(yè)集團。劉靜瑜在深天馬A共計工作15年,歷任公司財務部經理、副總經理兼總會計師等職務。
以下是此次采訪實錄,內容有所編輯。
記者:中航鋰電今年兩次調高了產能規(guī)劃目標,先是從200 Gwh提高到300 Gwh,再到今天公布的500 Gwh,未來將如何達到這一產能?
劉靜瑜:2018年7月,我來到中航鋰電時,行業(yè)并不景氣,公司的產能也很小。當時我就提出了50 Gwh的產能規(guī)劃目標。過了半年,將目標提高到100 Gwh。
直到宣布200 Gwh的產能目標時,外界才開始關注到中航鋰電。
今年6月,中航鋰電宣布2025年規(guī)劃產能300 Gwh,今天宣布了將2025年目標提高至500 Gwh,并預估2030年將達到1000 GWh的產能。
這一方面是因為環(huán)境、時代在變化,另一方面,中航鋰電自身的實力也在演進。市場對于電池的產能需求,還有很大的缺口。誰能把產品做好,真正服務市場,誰就能真正把市場做大。
中航鋰電已有好幾個基地在進行產能布局。電池生產需要管控整個制造過程,公司已經培養(yǎng)了一批能把電池制造做好的專家,在擴產方面是非常有信心的。
記者:是否擔心國內的電池行業(yè)未來會出現產能過剩?
劉靜瑜:不會,整個電池行業(yè)的產能不會過剩??赡苡袉蝹€企業(yè)因為沒有技術,而出現產能過剩。
一家電池企業(yè)能不能做起來,技術實力是根本。沒有技術,即使有錢進行擴產也沒用。所以,只要企業(yè)的技術過關,產能就不會過剩。
記者:如何看待中航鋰電與寧德時代之間的競爭?相比寧德時代,中航鋰電有哪些優(yōu)勢?
劉靜瑜:在我的字典里,并沒有與同行競爭的概念。
也許大家有疑問,競爭本身就存在,怎么會沒有競爭概念?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,還是在于自己。
從商業(yè)角度來說,市場一直在那里,誰能夠把市場做大做好,要憑自己的實力。中航鋰電走的是自己的道路,跟寧德時代并不一樣。
對于同行,我能想到的只有學習。不管是寧德時代,還是其他電池公司,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。
寧德時代既然能夠快速成長起來,董事長曾毓群一定有他了不得的才能。其他的公司,也必然有它的長項。
另外,與同行的關系,應該是共生共贏的關系?,F在電池產業(yè)處于大變革時期,距離產業(yè)成熟還太遠,談企業(yè)間的競爭也為時尚早。
中航鋰電發(fā)布了新的公司使命:超越商業(yè),造福人類。就是想說,要有超越商業(yè)的格局,同時又有做強商業(yè)的能力,通過做強商業(yè),來服務到更高的格局。格局在,才能走得遠走得穩(wěn)。
中航鋰電董事長劉靜瑜,圖片來源:中航鋰電
記者:寧德時代在今年8月起訴中航鋰電侵犯專利權,關于此事目前有何進展?
劉靜瑜:外界有傳言,說中航鋰電是惡意侵犯寧德時代的專利權。但中航鋰電不存在惡意侵權的動機。
中航鋰電是中國航空工業(yè)集團培育的幾大民品之一。央企、國企天然肩負著使命和責任。對于鋰電池這樣的新興行業(yè),中航鋰電在技術上的投入非常大。
至于中航鋰電和寧德時代的專利糾紛目前處于什么樣的階段,因為有保密的要求,不便對外披露。
曾毓群董事長能夠把寧德時代做成行業(yè)龍頭,他的格局也不會小。電池行業(yè)的生態(tài)需要大家一起來維護,才能使得行業(yè)真正健康,曾毓群董事長也應該是明白的。
記者:韓國咨詢機構SNE的統(tǒng)計顯示,今年前9個月,中航鋰電的動力電池出貨量位列全球第七。未來在電池行業(yè)的排名有著怎樣的期望?
劉靜瑜:我平時并不討論公司的排名,也從未對外說過,中航鋰電的排名要到第幾。排名是順其自然的結果,不是追求的目標。
中航鋰電的追求,是希望能夠在技術、管理和行業(yè)生態(tài)上,做最大的貢獻者。
當然要做最大的貢獻者,排名肯定不能在全球前五之外。如果影響力太小,資源太少,也無法為行業(yè)做貢獻。
記者:如何看待整車廠自己生產電池的情況?
劉靜瑜:每家企業(yè)都有每家企業(yè)的戰(zhàn)略,不需要去防范和抵制。不能因為整車廠做電池了,就不跟它合作了。
對于整車廠,電池是非常重要的部件,它必須進行技術上的儲備和開發(fā)。我覺得,它們介入電池行業(yè)非常合理。
就像電池廠商也要去做材料上的研發(fā)。要把電池做好,一定要懂材料,要把車做好,也一定要懂電池。
至于整車廠今后電池的量產規(guī)模能做到多大,那是另外一回事,但絕對不可能做到封閉式,全部靠整車廠自己配套電池。這是不現實的。
記者:中航鋰電已經完成了股份制改造,是否有進軍資本市場的計劃?
劉靜瑜:中航鋰電進行股份制改造有兩個目的,一個是股東數量多了,需要變成股份制公司,另一個就是為了上市。企業(yè)要做大,一定要有自己的知名度,包括登陸資本市場。
至于上市的時間點,應是順勢而為。上市也不是中航鋰電的最終目標,而是發(fā)展過程中自然而然的事。
新專利顯示蘋果可能會制造智能項鏈手鐲和鑰匙圈
蘋果已經用 “可穿戴設備”一詞來涵蓋Apple Watch和AirPods,但現在它可能希望擴展到更多的項目,從鑰匙圈和門把手環(huán),到手鐲和項鏈。一項新披露的專利顯示,它可能推出更多的可穿戴設備。
蘋果這項專利名為“帶有嵌入式電路的可穿戴環(huán)”,這項專利關注的是如何讓一個電子設備有一個織物外殼單元。蘋果所有這些想法都與穿戴設備的能力有關,蘋果希望讓它小到可以成為類似鑰匙圈的東西。
蘋果在專利中表示,電子設備可以佩戴在用戶的身上,也可以附著在一個物體上。電子設備可以有一個環(huán)、帶或類似繩子的形狀,可以系在人、動物或物體上,或以其他方式附在上面,可用于收集關于電子設備所連接的人或物體的信息,其中包括位置信息、活動信息、識別信息、醫(yī)療或生物識別信息等等。
此外,同一設備可用于向用戶提供輸出,包括觸覺輸出、音頻輸出和/或視覺輸出。它還可以存儲關于人或物的識別信息,或為用戶存儲信息。而且它可以作為增強現實或虛擬現實系統(tǒng)中的一個錨或視覺標記。
設備本身預計都會很小。蘋果的專利更多地集中在如何連接該設備上,并在其他選項中提到它們如何包括磁力結構,如在適當的電磁場下卷起和展開的磁力鏈接。在近15000字的專利描述中,蘋果不斷發(fā)現新的可能用途,然后仍然回到標準的專利路線上,說它可以涵蓋更多類型的設備。
推薦閱讀: